好像今年没过一样,就连 wrapped 视频里面的背景音乐都和去年差不多。今年这首 Sweet Hurting 我一点印象都没有,怎么就到了Top4,也是有够奇怪的。然后泰勒斯和 And then you 已经是连续四年都在 top5 了。我把 2023 2022 以及 2021 的总结图片也放在了后面,录屏也放在了最后面,滑动图片到最后即可查看。
我把以前没有系统编号的碎碎念放在了 https://ramble.imzh.me/0/ 第 0 条里面,以前的碎碎念很多,目前也只添加了一部分,都算是有标号的,后续有以前的碎碎念需要更新会继续放在第 0 条这里。现在,编号也好像计算机处理数组一样,都是从 0 开始了。
曾经真的想过把这些碎碎念写成一本书,像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那样,我跟朋友打趣说我写到十万个字我就去出书,现在也已经来到了十万字,心境和文字早已和那个时候不同,碎碎念的风格,也因为失意的人生不免多了些许伪装和庸俗,像是电视机断掉了信号,再也没有彩色的画面和动听的声音,只有闪动的雪花和恼人的噪音,逼着你把电视机关掉。
然后欣喜的发现 JustZht 竟然真的把自己的一年的推特、博客、日记等等文字记录放进了一本书,这也太酷了。https://2021.justzht.com
朋友跟我说,最近好多热门都是黑红,我想好像确实是这样,但我没细想背后的原因和逻辑,黑红现象背后是网友们对于什么的共鸣呢。
我在 b站 上面看了一些再见爱人的吐槽视频,看下来无非都是吐槽麦琳,我也不喜欢她,单从节目剪辑的片段来看,还有她那句「我为什么要理解她,我为她做了这么多」,感觉中国小孩对这句话多少都会有些共鸣。
她和李行亮的关系上,我会想麦琳说不想去了解李,会不会是李从来就没有打开过自己给麦看,所以即使麦想了解,她都不知道哪个是真正的李,因为李一直在伪装,把自己演绎成一个配合麦的好老公角色。
但是呢,这似乎又来到了受害者有罪论一样的感觉,谁是弱势群体,就像一个人不喜欢某个地区,我们不能说「那你就离开这里」,而应该说「这里确实应该改变」,因为「一个人」和「这里」,「一个人」是弱势群体,同样是弱势群体的我们,我想的是应该时刻把自己放到这个位置上去,而不是去共情「这里」。
那在一段感情之中,有弱势群体吗,怎么定义呢。李似乎是很明显的弱势群体,所以怪他没有打开心扉似乎是像怪被猥亵的人穿少了衣服。麦呢,好像总是一副任何时候都要占得上风的感觉,她和李都像是模板化的样子,总觉得被定义了,她不应该将自己框住的。
一段良性的关系之中大概没有弱势,大家都是势均力敌。
J 自己的破事已经很多了,但 J 还是不可避免的要面对来自己家庭的种种问题。吵架永远是 J 父母的主旋律,尽管 J 对此习以为常,在他们吵架的时候溜回自己的房间,戴上耳机…… J 在想,他自己的主旋律是什么,应该是逃避吧。
逃避毕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F 曾经对 J 说,「但是如果你和家人出现事情就逃避的化就会很痛苦很伤心,可能你和家人没啥问题,我想如果是你觉得重要的人问题还是要解决的吧,我不知道」J 大概知道自己除了逃避别无选择。
今天,J 的父亲和母亲又在吵架,在 J 的印象里,每次 J 的父亲喝了酒,他们就会吵架。酒,从来就不是好东西,借酒浇愁愁更愁,那因为高兴而喝下的酒是为了让自己更高兴吗,J 不知道。J 母亲和 J 对 J 父亲说了很多,但都没有用,J 父亲说没有人能理解他,J 觉得父亲可怜又可恨。
有一瞬间,J 也觉得,他和父亲很像,总是在逃避什么,逃避一种改变。
时间过得可真快啊,其实 11 月 20 日就已经出来了,只是今天看到 Spotify 也要出 Wrapped 了才想起来。从八月份我的 Spotify 由于车主没法继续支付后,我就转到了 YouTube Music,使用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也听了很久了,这是我的年度报告。
刷 YouTube 看到 TVB 的新闻视频,是说香港终审法院关于房委会和律政司就同性恋权利上诉的判决,虽然我平时真的对这些东西不怎么感兴趣,应该是没办法感兴趣,就是 LGBTQ 现在可能多了很多字母在后面,我自己觉得是这个议题有这么复杂吗?还是怎么样。
我想说的是,香港终审法院的判决真的有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尤其是终审法院有提到弱势群体,大概就跟我之前说的一样,我说法律保障的到底是人人平等,还是说只是保障某个制度的执行,这个制度不一定对所有人有利,其实我是希望法律保护弱势群体的。
房委会提出质疑,说基本法里面是保障异性夫妇在公屋和居屋政策上单独享有申请权利,(大概就是香港公屋很紧缺,但是如果你结婚了,你可以换这个单独申请的队伍去排队,时间可能更短或者怎么样)。房委会说如果允许同性伴侣申请,权利就会被削弱。(其实有人确实会说那同性伴侣能申请了,大家都去外面结个婚,回来申请,我想说,异性不也可以这样,如果你想申请,找个异性结婚,去申请)。高等法院就说相关权利并非专有,异性夫妇也从来没有单独享有。大意就是基本法只是保障异性夫妇有这样的权利,而不是说这项权利是异性夫妇专有的。
房委会继续说同性和异性伴侣在申请上不具有可比性,异性伴侣有生育能力,能支持政府促进人口增长的目标,法庭就说,房委会的首要目标是满足弱势群体的住屋需求,目前的政策也没有因为异性夫妇 已经、计划、或者说具有 生育能力而区别对待,大概就是,如果异性夫妇是不孕不育/生了小孩/计划生小孩,现在政府的政策也没有区别对待他们。
律政司也提出了反驳,律政司我想应该是和内地的检察院一样,律政司就说有效婚姻的定义应该和婚姻法例一致,法庭是表示拒绝接纳这个观点;律政司又说,只有异性夫妇才有责任在生前彼此供养,法庭同样表示拒绝接纳,法庭说异性婚姻和同性婚姻的区别仅仅是,是否受宪法保护。(大概我想就是你异性也有可能不会生前彼此供养,这不是异性婚姻和同性婚姻的差别)律政司又跟法庭说应该给政府和立法机关较大的弹性处理同性和异性婚姻在条例上处理的可比性,法庭说可比性是法律问题,应该由法庭和法官定夺,而不是立法或者政策选择。
想起来我之前提到的,更生 里面提到了香港对于出狱后的人以及内地的犯罪附随后结果等,现在我在互联网上都常常看到一些人呼吁株连九族,就像我看「我们与恶的距离」的第一章节故事一样,儿子无差别犯罪,父母要下跪,姐姐要被辞去工作等等。我在想,同样的父母和姐姐,如果换一个人住在这个环境里面,他是否也会去无差别犯罪,如果不是,父母和姐姐是不是不应该承担太多这个人犯罪的结果,虽然这样听起来还挺无情无义的。
差别待遇只会带来更多的歧视,那不差别待遇呢,没有歧视,我们的政府需要这样的没有歧视吗?
开始喜欢上用苹果的手记写点东西
⭐⭐⭐⭐⭐
没有政策就是最好的文化政策;离开了的地方就不要再想着回去了;带着目的的生活,为了写作的生活是否是值得的生活;我们都一样,从来没有离开过那里……
当你问一个人为什么不做出改变的时候,有时候都会觉得这是一种傲慢。
就像我看电影,一些被困在家庭里的女性,我很难问她们,为什么没有勇气出走?
和妈妈一起看了「出走的决心」,咏梅演技真好,妈妈说也喜欢这个演员。
电影刚好今天在串流平台上可以收看,我在客厅电视用哔哩哔哩放,当时我和我妈认真地在看,我爸躺在沙发上玩手机,我怎么就觉得,就连看电影这么一件事,父亲似乎都是家庭里面缺失的角色。我想如果是拍电影,这个时候,父亲应该要躺在沙发上,发着几句牢骚「你看看什么电视小点声,调那么大音量也不怕耳朵坏了,我手机的声音都听不到了」;虽然我爸是没这么说,他就躺在那里,一句话不说。
我也不知道妈妈看完之后什么感想,我也没问她,她说确实看到这些年很多女性有在到处玩,不管自己好看不好看,都有在直播。
今天刷短视频看到了无心法师,然后觉得这部电视剧,真的原来已经这么久了,好喜欢当时追这部剧时候的我
今天看新闻联播,看到了联合国还是什么的公布了 7 个世界最佳旅游村,好想都去走一走。
在B站刷到了北大夜奔的视频,了解到他们每周二是点歌夜奔,每周四是主题夜奔,看到觉得很感慨,觉得大学生生活已经离我好远了,这些东西好像都是本科生的活动,包括我在澳门读书,好像也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活动,那边好像特别尊重大家每个人的意愿,所以集体的活动很多,但是每个活动的人不会这么多。
但你要说我有什么羡慕吗?倒也没有,只是觉得已经过了这样的时期,这些东西对我再也没有吸引力。
想起来夜奔是一部电影的名字,在电影里面是一出戏的名字。
星巴克每年都会给我送一张生日的饮品/蛋糕券,星巴克真好啊!
最近确实是在看人体工学椅,不知道各位用的是什么,我看的价位都在1000下的,像是京造Z9,网易严选S9 Pro,还有黑白调P2P,时尚家海绵等,品类还是挺多的,不知道选什么。但是后面又在YouTube上看到这个视频(视频链接),所以人体工学椅也是一种智商税吗?不知道网友们有什么建议。
还有什么策略是和 TTT 一样的吗,感觉很多方法都可以是套一个来自 ICML ICLR NeurIPS 等神经网络的会议上提出的一些框架或者策略,然后套上去去解决一些更具体的视觉/语音问题。是这样吗?对抗训练,对比学习,伪标签……还有什么可以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