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jz's ramblings

类别: 长文

#1292 三十岁

跟 H 散步,我说我感觉自己活到 30 岁就够了,我 30 岁真的可以去死了。他笑着说,但是三十岁也没几年了。我也苦笑,答着说是,时间过得好快,三十岁一下子就到了。

前些日子,我在 B站看到毕导的视频,他讲为什么会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他研究了韦伯费希纳定律,本福特定律,来解释世界是对数的,我们感受的不是外界变化的绝对值,而是变化的相对比例;而对数就是这个比例。0-80岁,看起来中点是40岁,但对数一下,假如4岁开始有记忆,log4=0.6,log80=1.9,中点应该是1.25,log18=1.25。所以说80岁回首往事,过了18,人生似乎就已经过了一半。

好像真的是这样,或许一辈子的长度来看是这样,一个阶段性的人生也是,五年、十年……大概都是对数的世界。

我想如果我活到30岁,我的人生从22岁开始,中点似乎也就是在现在,25、26岁的时候,以后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快,是吗。

身边同龄的朋友,好几个在五一的时候快乐的订婚了,我很羡慕他们,因为我也很想这样按部就班,就着社会的轨迹,一步步完成一个个任务。母亲跟我说我现在人生过了一大半,一个任务都没有完成。还有一些朋友自由的灵魂正无处安放,他们偶尔挣扎,偶尔疗伤,偶尔飞翔。还有人……

我好像还没有根,这两年我越来越失去了这种地气,我找不到我究竟在何处,更不用说我的根植。

我的聊天,就跟这里的碎碎念一样,没有任何逻辑和意义,我想到哪里就是哪里,天马行空。从广州一座桥有人爬上去跳桥到北京的桥梁坍塌了,再到港珠澳大桥,然后聊到去迪士尼,从迪士尼聊到港铁的未来几年规划,然后聊到深圳,我说我去过大芬村油画村,是因为 the amazing race,然后聊到极速前进,再到城市飞奔,然后他再问我看不看综艺,聊到现在的短视频泛滥,问我看什么长视频,我说我在看七十二家房客,他说他看外剧,聊到粤语的土话,方言的保存……

我不知道这是我的特点还是我这一代人的特点,至少有时候我跟别人这么聊天,他会觉得我跳太快了,不能接受。

就像这则碎碎念,我大概早就跑题了。

回到散步,聊到订婚,我们都说羡慕那种被安排好的人生,他说希望每天吃什么,出去干什么,聊天要聊什么都可以被安排好就好了。

我们看似各种选择,其实能选的,又有什么呢。我心里常常想,要是我本科毕业就去找工作,该有多好,我的人生将会是完全不一样的状态。人活着,选择,似乎也是对数规则,肉眼可见的,是在减少。

b站华语辩论老友赛有个题目,说的是能任何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这是幸运还是不幸。其实辩幸运好像很好辩,这是大众常见的观点,因为不选好像也是选的一种。我看不幸的一方,他们的论点是说1. 能选择是基于你前一世的认识,是前世的你在替今世的你做选择,选择需要依赖你的认知,你没有认知要如何选择。不是同一个我在做选择,本质上是不是还是别人在帮你做选择。2. 选择会让人变得没有同理心,因为一切都是你自己选择的,不会有人为了这个世界的不公平而去努力和改变。 幸运方驳斥就说,你方说的一个人出生,好像任何的不幸,都能被你说成是幸运;人不是因为不幸而伟大,是克服不幸才伟大。最后,还是幸运方获得了胜利。

想到了那些视频,出生是孩子的关键时期,1岁是孩子的重要时期,一年级是,…… ,初一是,……,高一是,……,高三是,……,18岁是,……,22岁是,……,25岁是,……,28岁是,…… ,30岁是,……

#1286 马拉松

昨天跑了一个半马,现在全身都还很痛

跑步对我来说是一件特别容易做到的事情,我好像不会害怕什么。2016 年南昌第一次办马拉松,我刚去南昌上大学,开放报名的时候可能才刚刚开学,我没去成。11 月,我参加了一个叫做「百里健行」的活动,从南昌市民服务中心出发,一直走,沿着赣江,我也不记得走了多久,但我记得第二年这个活动我还是参加了,是在湾里,我们在湾里的山林里走了快整整一天。2017 年,终于看到了马拉松的报名,我不敢报半马,于是就选了迷你,只有 5KM,这对我来说应该是没什么问题,虽然我在操场的夜跑每天只有两圈。等到马拉松开跑那天,迷你是不允许存包的,我就背着参赛包,跟着人群跑,然后,在迷你和半马需要分开的地方,我进入了半马的赛道,然后我就跟着继续跑了。又在一个转弯的地方,工作人员看到我,招手示意让我过去,我说我跑错了,我刚刚没看到迷你的出口,我能不能跟着跑出去。工作人员说你自己可以跑吗,我说可以,然后他就让我继续跑了。2017 年的成绩,我也不记得了,应该是过了 2 小时 30 分钟,还是 2 小时 20 多分钟。我完全没想到,背着包,穿着厚重的衣服,也让我跑完了这次的半马,这个时候我就下定决心,来年我要直接半马。

还是一样,我从来不训练,每天的跑步永远都是两圈。2018 年很幸运,半马中签了,这次又是一个人去跑。11 月的南昌还是有一点冷,我穿了长裤,这次把包存掉了,最后 2 小时 10 多分钟到达了终点。还是没有目标,不想去冲进 2 小时或是怎么样,还是每天的两个田径场 800 米的跑步。2019 年,很幸运又中签了,这次和朋友们一起报了名,我们仨一起都中签了。2019 年暑假,和往常一样,我去夜跑,跑完两圈我直接摔倒在草丛里面,和我一起的室友吓坏了,头上出血了。我完全不记得我是怎么摔下去的,我也不知道我晕倒了多久,好在旁边是草丛,只有一些碎石子,没什么大碍。室友说他喊了我很久,一直没有喊醒,我问他我有没有抽搐口吐白沫,他说没有,就是突然晕倒摔在地上。我还是去了学校的医务室,晚上,值班的医生听到跑步摔了一跤很吓人,她检查了一下,没什么问题,只是清洗了一下头上流血的伤口。她问我什么学院,怎么这么拼,考研也不能不管身体健康啊;我当时听了这话心里很暖。

隔天,我还是回家了,我在家里呆了一周的时候,好像没什么影响。等到去跑马拉松的那天,我和朋友们一块骑共享单车到地铁站,然后再坐地铁到八一馆附近,我当时拍了好看的朝阳,不过自行车说停在卫东地铁站那里是超出服务区,所以多收了我 30 块钱,由于赶时间,我就付了。检录之后,我们仨就分开了,不同的号码段有不同的检录口,我跑步也习惯了一个人跑。这次踩了单车,不会那么冷,我就直接穿了短裤,这次的结果,也还是我半马最好的结果,2 小时 5 分钟左右。就跟我的人生一样,也是停在了这里。事后,妈妈跟我说她当时就在八一广场附近的医院,他看到了浩浩荡荡跑马拉松的队伍,那会儿家人生病,在南昌住院,不想打扰我复习考研,分心,就没有告诉我。

2020 年就疫情了,南昌的这三次马拉松都很开心,我也不记得跑完是不是很疼,很酸,但总觉得跑的时候,怎么一下子就过了1 km,真的好快。

2021 年,报名了澳门的半程马拉松,其实 2020 年澳门也举办了,但是当时我初来澳门,觉得 400 块的报名费太贵,经过一年的生活学习,觉得 400 块也就只能做那么点事情,索性就报名了 2021 的澳门马拉松。在澳门,我最常的是环校跑,但跑了 2km 之后,我就会走,所以也是最多每天 2km 的样子。澳门马拉松很离谱,六点钟开跑,因为澳门地方小,不可能一直封路,所以必须降低马拉松的影响;南昌的好像是 7 点半开跑。六点钟开跑,存包截止就在五点半,我那天还是挺早起来的,去公交车站台等车,发现夜班车已经没了,接下来就是六点后的日班车了。好在同在站台的同学有打了车,我跟他们一起,到了澳门运动场,不过他们都是迷你马拉松。等我们到澳门运动场,存包已经截止了,我又得背着个包跑,然后还这么早!心情当时真的很崩溃。没办法,只能就这样跑,澳门的衣服是背心,包的绳子勒着我的身体,背心又一直摩擦,乳头都磨出血,非常不舒服。而且,澳门的半马关门时间是 2 小时 30 分钟,好在,我在 2 小时 24 分钟左右到达了终点。但跑完相当的累,整个人一身都很痛,回到宿舍澡都没洗直接睡了一觉,睡到下午,天昏地暗,醒来 emo 得不行。

后面几年报名了横琴马拉松,珠海马拉松,要不因为疫情,因为什么事情延期了,要不就是没有中签,总之就是没有再跑,心里也没想着要突破两小时,或是训练以冲击全马,这对我来说就是很日常的一天,就像跑步之于我的意义,我不能没有他,但是我不会太珍惜他。

2025 年,老家县城第一次办马拉松,几年没跑,但总觉得半马有腿就行,我就报名了。我想这能不能冲击一下两小时之内啊,但是我还是没有训练。而且最近这一年,一直做无氧比较多,因为不想再做有氧了,我强烈怀疑我之前一直长不胖,是因为我一直在跑步。这两年没怎么跑,以前 116,撑死 120 斤,现在是终于稳定在 130 斤以上。但无氧还是得配合有氧来,锻炼一下心肺能力。5月份的江西,其实已经很热了。开跑时间从一开始的 7 点提前到 6 点半,我 5 点起床,吃了一个 70g 的士力架,一个半香蕉,一杯 355ml 的水,然后骑着小电驴出门。结果我来的特别是,这是第一次我排在这么前面的位置,我的枪声成绩和净计时成绩就差了 10 秒,不过参赛人数也只有 2500 人。不过排这么前,还是很有压力,身边听到都是冲击 115,120, 125,130 之类的选手,我这个冲击 200 的选手,是不是站在这里有点尴尬。六点半时间到,鸣枪,开始跑,完全跑不动,状态一点都不对,整个人都很恍惚,然后后面的人一个个不断超过我,跑到 1km 指示牌的时候,我心想,我怎么感觉我已经跑了快 5km 了。然后尴尬的事情发生了,我的胃一直在翻滚,很难受,我一跑动,就想呕吐,才 1km,我就开始走路了,一开始是呕吐一些胃酸之类的水出来,我跑在最路边,没什么人,路也很宽,然后就吐了有三四回。到两千米的时候,不行了,全部吐出来了,我人麻了,当时很想就这样不跑了,算了,别把自己折腾在这里了。我就试着走,吐出来之后好像又好一点,终于熬到了第一个补给站,这 5km,像是过了 10 km。后面就是走走跑跑,如果没办法维持在 170 180 的步频,跑步真的会很累,你的腿会立刻变得像灌了铅一样。好在关门时间是 3 小时,我在 2 小时 34 分钟左右的时间到达了终点。

回想自己说要突破两小时都觉得搞笑,但是无论如何,到了终点就够了。

以后还想去跑马拉松,下次还是想冲进 2 小时。

#1240 2024 我的新闻回忆

不想一直忘记,所以打算记录一下我印象中 2024 发生的新闻。相关新闻链接可前往联合早报进行关键词搜索,这是我看新闻常用的网站,无需使用 VPN 即可浏览,且无广告。下面的事件完全是根据我的印象来的,可能没有什么先后顺序,比较杂乱。

  1. 珠海越野车体育中心无差别撞人事件,导致 35 人死亡,社会戾气加重,心理健康也是健康中国重要一部分,珠海也被调侃成为石墩子市。
  2. 油罐车乱用,食品安全再次引起公众关注,而报导该事件的记者也被微博禁言,事件不允许被发酵深入,国务院成立调查组彻查该事件,目前暂未关注到最新结果。
  3. 河北邯郸初中生杀人案,一审结果出炉,两个行凶的初中生被判无期,还有一个 12 年有期徒刑,未成年犯罪之恶引起关注,所谓关爱下一代培养的不应该是极端的和非黑即白的。
  4. 无差别杀人案还有无锡,由于学校毕业证以及实习单位等问题,大学生在校园内持刀伤人,造成八人死亡。
  5. 极端的还有深圳日本人学校,残忍杀害日本小学生
  6. 中国经济问题也一直被讨论,唱衰的博主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被禁言。
  7. 香港民主派 47 人颠覆政权案,时刻多年终于宣判,最高十年。同时,香港完成 二十三条 立法,香港还有北上的新闻。
  8. 台湾有年初的大选,蓝白合破局,柯文哲锒铛入狱;在野党掌握立法,执政党则是行政;立法院冲突不断,年末三个争议法案选罢法,宪诉法,财划法,再度上演立法院打架,最后均三读通过。
  9. 网络身份证出炉,一些人表示担忧,一些表示乐观。
  10. 山西一女硕士失联 13 年,找到后说是被「收留」
  11. 姜萍事件,关注不多,17 岁中专女生闯进阿里全球数学竞赛,最后是因违规未获奖。
  12. 多起天灾人祸事件,广东梅州强降雨灾害已致55人死亡失联,广东高速公路塌陷事故死亡人数增至48,洞庭湖……
  13. 中国青年失业率在 8 月来到新高,是自去年修改统计方法后最高,此后有回落。
  14. 湘潭大学在读研究生疑似被人投毒,我是看到最近审理才知道,事件发生当时,我没有关注到。
  15. 还有一些大事件,黑悟空巴黎奥运会澳门回归 25 周年……

#1213 差别待遇只会带来更多的歧视

刷 YouTube 看到 TVB 的新闻视频,是说香港终审法院关于房委会和律政司就同性恋权利上诉的判决,虽然我平时真的对这些东西不怎么感兴趣,应该是没办法感兴趣,就是 LGBTQ 现在可能多了很多字母在后面,我自己觉得是这个议题有这么复杂吗?还是怎么样。

我想说的是,香港终审法院的判决真的有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尤其是终审法院有提到弱势群体,大概就跟我之前说的一样,我说法律保障的到底是人人平等,还是说只是保障某个制度的执行,这个制度不一定对所有人有利,其实我是希望法律保护弱势群体的。

房委会提出质疑,说基本法里面是保障异性夫妇在公屋和居屋政策上单独享有申请权利,(大概就是香港公屋很紧缺,但是如果你结婚了,你可以换这个单独申请的队伍去排队,时间可能更短或者怎么样)。房委会说如果允许同性伴侣申请,权利就会被削弱。(其实有人确实会说那同性伴侣能申请了,大家都去外面结个婚,回来申请,我想说,异性不也可以这样,如果你想申请,找个异性结婚,去申请)。高等法院就说相关权利并非专有,异性夫妇也从来没有单独享有。大意就是基本法只是保障异性夫妇有这样的权利,而不是说这项权利是异性夫妇专有的。

房委会继续说同性和异性伴侣在申请上不具有可比性,异性伴侣有生育能力,能支持政府促进人口增长的目标,法庭就说,房委会的首要目标是满足弱势群体的住屋需求,目前的政策也没有因为异性夫妇 已经、计划、或者说具有 生育能力而区别对待,大概就是,如果异性夫妇是不孕不育/生了小孩/计划生小孩,现在政府的政策也没有区别对待他们。

律政司也提出了反驳,律政司我想应该是和内地的检察院一样,律政司就说有效婚姻的定义应该和婚姻法例一致,法庭是表示拒绝接纳这个观点;律政司又说,只有异性夫妇才有责任在生前彼此供养,法庭同样表示拒绝接纳,法庭说异性婚姻和同性婚姻的区别仅仅是,是否受宪法保护。(大概我想就是你异性也有可能不会生前彼此供养,这不是异性婚姻和同性婚姻的差别)律政司又跟法庭说应该给政府和立法机关较大的弹性处理同性和异性婚姻在条例上处理的可比性,法庭说可比性是法律问题,应该由法庭和法官定夺,而不是立法或者政策选择。

想起来我之前提到的,更生 里面提到了香港对于出狱后的人以及内地的犯罪附随后结果等,现在我在互联网上都常常看到一些人呼吁株连九族,就像我看「我们与恶的距离」的第一章节故事一样,儿子无差别犯罪,父母要下跪,姐姐要被辞去工作等等。我在想,同样的父母和姐姐,如果换一个人住在这个环境里面,他是否也会去无差别犯罪,如果不是,父母和姐姐是不是不应该承担太多这个人犯罪的结果,虽然这样听起来还挺无情无义的。

差别待遇只会带来更多的歧视,那不差别待遇呢,没有歧视,我们的政府需要这样的没有歧视吗?

#1192 25岁之后,特别开心的事情可以分享吗

这些内容来自 2017 年 10 月 5 日 的一篇推送文章,「这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 当时我还是很勇敢,可以大胆的向身边的朋友采访,我拿着「当你______的时候,你觉得自己不再青春了?」这个问题去私聊大家,收集到了这些回答。

里面很多 ID 我一看到都会有一张脸浮现,或许是我看过你们在动态里面更新过自己的照片,或许是我见过的真人。你们还记得这些文字吗!

虽然按照 QQ 等一些软件根据日期来确定年龄大小,我现在还是 25,但总归这一岁是快要画上一个句号。这一年有太多的不开心,青春又似乎总是和快乐挂钩,如果青春还在,或许快乐是不是也还在……所以这次想要采访的问题是「在你的 25 岁之后,你有过的特别开心的事情吗?是______」

我在想如果我被问到这个问题,不多加思考的话,我可能脱口而出「没有」,开心这两个字都太沉重,25岁以来的我,总觉得是负担不起。

再仔细去想,也会有些许日常的片段,和朋友在一起、当舅舅了、体重秤显示我 130、家人在身边……这些开心都很真实。

我从 2016 年 开始在这里写东西,有时频繁像营销号,有时又像一个僵尸号,慢慢吞吞走到了这里。这些日子,变化巨大,公众号的影响力早不如从前,网民的选择变得丰富多样,抖音小红书逐渐成为新的社交影响力平台,公众号对新的网民来说更像是独立博客,圈子越来越明显。看似有不同的圈子可以选择,实则是一个个的圈子不停的在套牢我们,选择变的越来越匮乏。曾经,宇宙的尽头还不是考公,是星辰和大海;爱情还不是明哲保身,是轰轰烈烈;土木机械生化环材还没改名为智能制造智能医学;我也不是无话可说,是畅所欲言……所以,好的选择到底是什么。

无论选择什么,此刻,都希望你开心。

那些珍贵的回声

#1177

M2 在华科读博,他本科也在那里,是直博的。当时我要去澳大,我问他要不要去,我心里想怎么样可以和他慢慢地不断近一点,他也尊重我的意见。我心里想我在澳大可以两年结束我的硕士,然后我再三年的时候可以结束 PhD,这样我只用了五年,和内地高校的直博五年也可以和他差不多一样的时间毕业,拿到博士学位。

现实是给我打了一个大大的巴掌,刚去澳大,我当时找导师,下了课,我一路跟着老师聊,陪他坐电梯到地下一层他去开车,我说我想两年毕业,他说你这样是做不了科研的,如果你现在就说你要两年毕业的,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像现在很多人说的 PUA,但我觉得挺有道理的,他说做科研是很理想主义的事情,你说你想两年就毕业,我培养一个合格的 researcher 是需要很多的精力的,两年你就走了,你觉得可以你可以做什么……

当时我也和 F 谈到这件事,她建议我就选这个导师,她说他至少可以给你提供一些机会,不会什么都需要你自己去做,我说但是跟着他,他更倾向于让我做工程,而不是发论文啊,F 说工程也可以啊,你说的发论文真的有你想的那么厉害吗?我说我后面还去找了他,他说做工程也有很多机会发论文,如果你想做科研的话,并不是做工程就完全让你去做应用项目。

自然我现在这样,最后是没有决定跟着他的。他的要求还是挺高的,和我一起进入澳大的同学,他本科在武大,他是直博,跟了这个导师,但是第二年的时候,我想可能是因为一直没有论文,又或者有其他的原因考虑,他暂时转到了硕士项目,后面他发表了一篇 CVPR,第三年的时候拿到了硕士学位;再重新回到了 PhD 学位项目里面。

#1171 恶心

我本来是会听华晨宇的歌的,但是在一些视频的评论上面,例如杰凯的视频橘老师做的一些对华晨宇的歌的reaction,包括一些社交媒体的评论,例如豆瓣上声生不息宝岛季小组里面讨论华晨宇的编曲,下面看看他的粉丝们据理力争啊,任何一点理性的讨论或者什么不好都不能说,给我感觉就是无理取闹的样子,然后还很擅长人身攻击。他们永远是对人不对事,现在还拿橘老师好声音 64 强来说事,我寻思这和 reaction 有个屁关系,随便一个人都可以点评发表自己的观点好吗?当然粉丝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但不是谩骂,不是攻击,不是一味的维护。

有时候心里想选择不听,也只是不想跟他们这群人有一个共同的标签,即听华晨宇的歌的人,觉得是恶心。

大概他们的回复会是:1. 你看他都叫 imzhzhang 自己都说自己是智障,笑死人。2. 自己毕业都毕不了还退学也在这说华晨宇,笑死人。3. 你看看他平时都分享的什么歌,就知道他的品味有多 low 了。4. 你不听就不听,我们花花还不稀罕得你听呢…… 5. 你写华晨宇不就是想要流量吗,真是无耻……我也不知道他们的底线在哪里,可能还会「问候」家人,再更多……

我大概知道所有的粉丝都是这样子的,躲在自己 idol 背后,他牛,我也牛,他不好,我无所谓,还有这么多粉丝和我一起,好可悲。可能很多我听的歌手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吧,无所谓了;想起来,2018 年的时候我还和朋友说想去华晨宇的演出,那会儿还是很喜欢他的歌,看他的天籁之战,这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