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jz's ramblings

类别: 长文

#662

受害者有罪论,受害者是怎么定义的,什么都要通过管别人来让自己活得好,这也是我们大家长特色了,什么都要管。我想是,人应该对自己负责。

今天看新闻看到一条内容是,杭州地铁一女子收到AirDrop(苹果公司提供的在苹果设备之间快速分享内容的通信方式)的男子不雅照,我心想,女子是不想收到不雅照的,那就把AirDrop关掉就好了,而且AirDop是要主动去开面对所有人的,而且面向所有人也只有10分钟的时间,所以不理解,为什么不想收到,自己又要主动去开启。

什么都怪别人,什么都要靠管别人,自己站起来不好吗?

就像有时候他们还会说,诶,你不喜欢这,你就走啊!

这又是什么道理,受害者有罪论了啊,我不喜欢这是我的错吗,不应该问责这里吗?是这里没有成为我觉得应该成为的样子啊!

我遇到性骚扰,我不喜欢这里,我要远离这个人,远离这个环境。

网络上的人遭遇性骚扰,我没做错,我为什么要离开,明明是性骚扰的人的错,我继续在这附和他有什么错,履行我的工作,有什么错,为什么是要我走。

有时候很多东西,其实就是游戏规则,遵守游戏规则的方法就是选择自己对自己负责,就是离开,就是穿保守的衣服,就是发正能量的文字,就是费进力气用专用的网络信道,就是用永无止境的缩写…

打权,打权,大概连自己想要的权力是什么都还不知道。当然,那些给其他人造成麻烦,造成困扰,都可以被冠以苍蝇,而我有时候是一颗无缝的蛋,有时候是一颗有缝的蛋,无论如何,我是一颗蛋,你是一只苍蝇。我们都知道苍蝇应该被打死,有缝的蛋也不一定是臭掉了的蛋。

#530

有时候我也会觉得,家人,爱人,包括一些比较亲密的关系,身处这样的关系中,彼此好像都可以肆无忌惮地提出任何要求,可以说最难听的话,可以打,可以骂,可以吵,可以闹,因为你喜欢我,因为我喜欢你,所以这些都是以爱的名义,所以这些你都必须接受着;

我们有这样的关系,所以你理所应当地接受我所有不好的一面,我糟糕的脾气,你要接住;我不好的习惯,你要忍住;我在外面不爽,回家拿你出气,你必须安慰我;我混的再差,你都必须接受,我就是这样的我,你也必须爱我,因为我们有着这样亲密的关系;

我觉得不是这样,为什么要对亲近的人暴露自己,人的本性;

可是,有时候我也会觉得,我在外面装人扮鬼,回到家,回到你身边,我难道还要继续那样吗,那你和其他人,和别人有什么区别,我们不是有着亲密关系的伴侣吗?

我不开心,不跟你发脾气,都我自己憋着,那和我自己一个人过区别是;又或者,歌词里面唱着,越有礼貌我越害怕;又或者,家就是最后的,唯一的依靠一样;

当初就说了一起分享苦与甜,自然要一起面对所有的苦吧,包括某一方的不开心,也必须是一起面对,而不是我巨大的失败,我的气,全部我自己消化了,你的也全部你自己消化了,我和你只共享一些好的事情。

我知道,当然不是黑和白这两个极端,可能都有一个度,这个度,大概对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可以面对的负面情绪,可以处理的糟糕生活的能力,而这些度大概又决定了自己对于关系二字的定义,像我,就常常会把「朋友」这样的关系,看得格外严格。

举个例子,可能A对亲密关系的定义是前面一种,而B认为是后面一种,他觉得即使我们身处这么一段亲密关系,也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这个时候,可能矛盾就来了,所以,度,可能很重要。

我在想,既然我们没办法统一所有人对关系的定义,那么并不是,我和你有什么样的关系,所以我和你应该怎么过;或许是什么呢,我也不知道,我想说,先找到自己可以接受的那个度,或许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是自己把自己困在了这样的关系之中。

但爱有时候又是,被困住了吗?把彼此困在了深深的心里;我不知道,我把自己困在了这样的关系里,我把你又困在了我的心里。(过段时间在看,我一定会觉得这段话很青涩吧。)

#414

一路以来 好像什么时候都是告诉自己要做到一些事情就要变得更强 去压过他们 看到狗狗没人养 我说我自己要变得更厉害才能让所有人心服口服 看到老人没人养 我说我要变得更厉害才能有绝对的话语权 自己受欺负 被看不起 都是告诉自己 先忍着 先让他去 先这样 我没有别的办法 只能等我更强 强过他们的时候 我才能让他们听我的 或者说 我才能摆脱他们对我的束缚 仿佛如果我没能力 不能变强 我就注定被遗弃 被不好的对待 被看轻 或者 很多时候 还不被当作人看待

如果说变强需要动力的话,这可能是来的最快最容易的一种 因为你发现你压过了一山人,还有下一波,然后还有下一波,还有下一波,直到有天,你终于坐上了那个最高的位置,没有人可以再阻止你想做什么。

人不是平等的 更不止三六九等。

游戏世界里,你碰到了一个怪物,他阻拦了你接下去的进程,你和他争执,搏斗,终于把它打死了,你得以继续;可是有次你拼不过他,于是你就先去打一些小怪,让自己升级,你满世界的跑收集更多的材料让自己变强,然后哪天你觉得你可以了,你就去打那个怪,你赢了,升级了。

现实是这样吗?当然是,打「人」升级。

我说我的心里常常住着另外一个我 那个我是我用来筛选人的 他会自动帮我把我接触到的人分为不同的等级 我再根据等级做出不同的应对 有时候我被一个人感动 可是我心里的那个我又把这个人筛选掉了 我常常是要努力说服心里的那个我 告诉他 没关系 那个让我感动的人很值得

你的心里住了这样的一个人吗?他又有什么样的标准呢

#411

妮露的传说任务,她和舍利夫辩论的时候,最后阿娜耶上台说那些,我真的好感动。具体的剧情是,管理者舍利夫要把妮露跳舞表演的剧场给拆了,然后他们就辩论,妮露说剧场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表演艺术,这是一个有归属感的地方,与剧场有关的人都在这里找到了新的生活,建立了新的联系。

舍利夫说,这种关系,这种归属感,只是在你们剧场正常运营的工作业务中建立的,剧场经营者是为了生计,剧场工人是为了定时发放的工资,而观众是为了欣赏表演,人情只是在这种利益往来上的副产品,它可以很温暖很诱人,但不能喧宾夺主。一旦你们没有剧目要表演,没有新的目标,你们也就不会存在这种关系;就像我们教令院(须弥地区的学术机构),我们学者聚在一起为了攻克某个难题,我们会竭尽全力的分享一切智慧,不分你我,情同手足,但从研究发表的那一刻起,我们就不再会聚在同一个会议室里。理由也很简单,我们都是学者,我们还有新的研究,新的目标去做。

然后妮露说,舍利夫先生认为,人的情感只是目标的副产物,只要目标达成或者中止,这些情感也会失去维系的理由,对吧。那么,无法达成你的期望……这个时候,舍利夫的女儿阿娜耶上来说,无法达成你的期望,最后选择离家出走的我,也不再是你的女儿了,对吧?如果在你的眼里,我的存在目标就是继承你的学术成果,现在应该彻彻底底失败了,那已经没有维系我们父女身份的理由了吧?但事实上,就算发生了很多不愉快,你还是我的父亲,你只是不理解,为什么我们会为了情感聚在一起。

#201

拿着手机 完全不知道要干嘛 可以干嘛 看我的手机app 分享几个喜欢的app吧,首先是我放在dock栏的app,从左到右是

微信(这个就是刚需了,我的使用时长排行榜第一永远是他),然后是

Draft(备忘录,想到就点开写),

Spark(邮箱,因为邮箱实在是太多了,订阅了一些newsletter,还有很多通知啊什么的,所以spark 他的smart box,我真的强力推荐,对于平时需要经常用邮箱的同学来说)。最后一个就是

Things,(我拖延症挺严重的,我想到我有什么要做的事情我就可以打开things 往收件箱里面加进去,然后等到我想安排我什么时候做哪些事情,我再到收件箱里面去分类,添加ddl,循环啥的,我很喜欢他的简洁)

还有一些app,我想说的,

世界迷雾 fog of world,他最近在beta测试,ios的用户可以直接在testflight里面下载,要知道在app store里面,这个app现在是售价163人民币。功能就是我之前好像发过图片,gps实时消雾。如果是安卓用户,只可以到谷歌商店里面去买,也是卖25美元,不过我之前在谷歌应用商店里已经买了,我买的时候是2019年,好像是,那会儿才10美元,有需要的可以登录我的谷歌下载?

还有Anki,学习利器;多邻国,全新语言学习利器;坚果云,国内最好用的云盘吧;

然后一点建议就是,可能我比较常用电脑,所以手机上是没有任何视频播放软件的,腾讯视频之类的都没有,B站也没有,我觉得这对于提高手机的使用效率还是挺不错的,不过我安装了YouTube,哈哈哈哈哈,YouTube 也是学习利器啊。

豆瓣 后面也被我卸载了,因为我觉得很多东西都是我在网页上完成更方便,就很普通的,我要标记一部电影的时候,我要加标签,在电脑要比手机上方便得多;以及给自己看的书添加笔记啥的,电脑上的编辑器也更能更快编辑,尽管我手机上有安装goodread 标记了我看的书,也安装了IMDB,用它标记了很多电影,但是觉得豆瓣 已经太多回忆/记录了,不舍得就这么切换了。

听歌的我留了网易云 ,我是她的精神粉丝,会员基本上一直没有断过,上次我姐开88vip又把一年vip给我了,现在会员已经到明年9月份了,会听一些spotify 上面没有的歌。如果有机会我觉得大家听spotify 也挺好的,上面有很多很棒的不会受到众所周知的原因的播客。

那种日程代办的我也下载了滴答清单 ,还开了他们的教育优惠的会员,这里要感谢我的本科学校,一直没有把我的edu邮箱收回去;但是会员今年9月份就刚好一年到期了,我也不打算继续用了,因为觉得功能太多了,我根本没有那么多事情要做,也没那么多事要安排,感觉给企业上班的成功人士,一天睡3.5个小时的高效率老板比较合适,哈哈哈哈哈哈。

大家有什么觉得不错的app也可以一起分享啊,

#153

有时候被一些问题绊住了前进的脚步 我就会去找学校的心理辅导员聊天 上学期每周都会去 聊聊我的拖延症 我的自律 我如何要专注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我的未来等等这些问题 挺琐碎的问题 有时候有答案 有时候没有 大部分时候更觉得是在聊天 发现自己

发现自己 这几个字 好像也有点奇怪 我就在这里 无处不在 为什么还要发现 或许是因为很多时候 这个自己 不只是你难过的时候所察觉到的失败的自己 不只是你快乐的时候察觉到的自由的自己 发现自己 自己还可以是别的 不是他们口中的「你是个什么样的人」或自己脑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会觉得我们每个人可能都需要一个心理辅导员几个月前 我参加了一个大学生心理健康计划之类的活动 他们开发了一个app 后面问我有什么建议 问了挺多的 还问我应该怎么宣传他们的app 我说 应该要让大家觉得心理健康是每个人都很轻易就会遇到的问题 他不是一定要抑郁症 要死要活怎么样 情绪得不到控制 或许就是一种心理健康的问题 我说现在这个app可能只会吸引到那些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健康的问题的同学 还有很多同学可能正在经历但不觉得这算得上心理健康 所以放在这方面去宣传吧 他们还要我想了标语 我也忘了我最后说了什么我看《金装律师(suits)》的时候,里面的Harvey(整部剧里面的男主角,大佬,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很有魄力,魅力的大boss那种),Luis(律所的合伙人,也是屁大点事就很容易发狂,包括职场,包括他的婚姻,他最后要孩子,看了太多他去找他的心理医生),他们都有自己的心理医生 我跟我的朋友说 这种状态好好 以后我也想要有一个固定的心理医生 后面在网上搜了下 一来是这应该是一笔不菲的消费,再有是,国内这些发展以及管理其实很不成熟 可能我甚至不敢把一切告诉所谓的心理辅导员

最近疫情 学校发了一些通知 到处都能看到 说提供线上心理辅导 我试着加了一个微信帐号 和她说了下 我觉得最近自己好像没什么动力 然后她夸我对人生很有想法 让我觉得 噫 还挺开心的,见下面图7的聊天记录截图

#88

这段想法也是看到友邻proteus讲他自己的交友碎碎念,我觉得我也常常这样,所以大部分是直接复制粘贴过来的。

常常觉得,在时机这个问题上,无论是谈恋爱还是交朋友,都一样重要。在豆瓣上认识了一个蛮欣赏的同学,觉得他还挺信任我的,但一直不知道,我要怎么让双方可以在彼此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找到能够热络起来同时保持一定的交流频率的那个关键点,然后也不乏付出了一些努力,甚至是过多的努力,还是觉得, timing really matters

包括我之前说的上学期一块助教的同学,后面其实也尝试去努力一下,就觉得,不是只要双方都努力就能成为好朋友,时机很重要,他刚好在那个他自己的时机里。

恋爱也是这样,前打工的地方,一个女生长得很符合我的审美,瘦弱的但不低调,穿着打扮很新潮,然后很爱笑,说话声音很小很温柔,身体有种柔弱很需要人保护的状态,但是脸上总是很积极的样子,你跟她说话总感觉她在微笑。有一回打完工刚好一块去吃饭,也是才第一天认识,吃完饭回到寝室她加我,问我有没有拿伞,我说我伞直接放包里了,没放门口放伞的架子上。后面好像每天,我都能偶遇到她,不然是我拿了外卖上楼看到她出去,不然是我晚上出去跑步看到她拿着书去楼下自习……不过后面也就这样了。(之后我好像也没在那打工了)

希望可以在以后,有缘和那些还没有成为好友的好友们,再在别的地方相见。

还是很感谢我的很多好朋友,在东湖手拉手骑自行车,在西湖淋雨一起奔跑的艺;教会我出门在外做好一个应该承担责任的男生的苗;还有一直对我很好,可以跟他无话不说的龙;给他发消息从来不会犹豫的熊;还有明明是高中室友,大学同学,我却才在本科快结束的时候发现他的好的玺;我的好室友清;把钱心甘情愿花在我身上的帅;我「努力」交到的凌;没见过几次面却一直对我很好的威;会互相写明信片的俏;好多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