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情感洁癖,但是却有很强烈的占有欲。
前段时间,我和我的朋友谈到香港那些「政治犯」,起因是 YT 上 BBC 制作了一期相关的视频,我说我好在香港对这些「更生人士」都会提供很多的支援,有很多独立的机构等等,他说其实这些可能也比较次要,还是很困难。
我记得有个「善導會」,里面说「為違法者、在囚人士、更生康復者和高危的弱勢社群及其家庭提供多元化服務,因應服務使用者的康復需要,例如因違法或高危行為所帶來的困擾提供支援服務;透過評估重犯風險及需要,為服務使用者提供適切介入。另外,本會致力提升服務使用者的身、心、靈健康,協助他們改過遷善,轉化並融入社會。」
然后刚刚看新闻又刷到「2024在囚人及院生手工藝品展銷會將於7月5日揭幕」,里面说「展售逾八千件在囚人及院生親手製作的工藝品,包括手織毛衣、手鈎毛冷掛飾、節日剪紙擺設、木貝雕畫、木糠雕塑擺設和手工記事簿等各具特色的產品。…… 歡迎市民蒞臨參與,共同支持和接納在囚人及院生重建新生。」
说实话,每每看到这些,我都还挺感动的,不知道为什么,你说杀人犯、强奸犯可恶吗,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一定是恶的,但是在法律已经给出了结果,还是那句话,我们到底在用谁的道德标准去绑架一个人,都不容易,应该给大家一些机会。
我没有专门调查过,在我的印象中,中国的犯罪附随后果是非常不利于犯罪人重新回归社会的,这些后果严重的有像是及其严格的职业禁止、排斥社会保障、限制出入境、限制落户等等……还有这些后果不仅仅适用于犯罪人本人,还适用于犯罪人亲属等其他特定社会关系人,以及这样的后果是没有期限,是终身的 1;我理解这样的「株连九族」做法是为了可以更好的降低犯罪率,甚至是再犯罪率,但这确实是……
犯罪附随后果研究 2024-01-11 09:56:38 | 来源:人民法院报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01/id/7754504.shtml ↩︎
2019 年香港反送中的时候,港大校长张翔(也是最近陷入和校委会纷争的那位校长)举办了一个面对面的交流,当时是允许观众提问,我记得一位大律师,也是港大校友,他问张翔,你知道我们坐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吗,1923 年孙中山先生在这里演讲,如果没有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没有流血抗争,我们不可能有今天,所以我认为,暴力有时候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暴力才能…… 大致意思是这样,他讲完,下面的观众齐刷刷的鼓掌。
张翔回答他说,暴力不应该被当作一个选项,当时是什么社会,现在又是什么社会,我们是处在一个现代化的 21 世纪,我们暴力分子用的通讯工具,那些先进的技术,如果我们现在还处在战争之中,这些技术将不可能得到任何的发展,而这些,都是和平的社会才能实现的发展。
大致意思就是,没有和平,你们暴力分子用来交流的 telegram 都发明不出来,过去几百年几千年的暴力革命没有让世界得到发展,是和平,让这一切得到了发展的机会,而你现在却鼓吹要暴力。我们是现代社会,我们成立了联合国,我们要用和理非的方式来处理异见矛盾和争端,而不是和旧社会一样诉诸暴力。
然后呢,如果那位大律师可以继续提问,他会像网友一样提出:如果没有暴力,这个和平的环境可能都没有?暴力是和平的基础! 我不愿意理解这个人的社会是一个达尔文主义的,和动物一样的社会,所以我也不喜欢谁的拳头大就要听谁的这样的观点,因此,在和平环境里面成长起来的我,是绝对的反对各种形式的暴力,我知道和平的来之不易,才更不希望这份和平会再次丢失。
和平的基础不是暴力,是每一个不相信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人」,是对话理解包容的公平社会,是充分的尊重人权和发展法治,这些才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不然我们留下来的,也会是和距今 60 万年前北京周口店那里几个被人吃剩下的和被砸烂的头盖骨一样。 虽然这很理想主义,但至少应该相信,并且一定会很值得。
前些天我在 V2EX 上看到了一个帖子,作者发文和大家讨论 58 岁的父亲癌症晚期该如何选择,是否继续化疗还是按父亲意愿不治疗了。我在评论区里面看到有人推荐了很多关于安宁养护的内容,我去看了一席上【一席】寧曉紅:醫療更完整的樣子~醫學過度崇尚技術、新藥、新進展,總在追著那些東西,一些非常重要的東西落掉了,淡化了。,还看到有人分享的 【柯P老實說.EP12】我在生離死別之間學到的事,世間的成功與失敗要怎麼分辨|20200911 高雄女中演講 (仅 YouTube 版本)。
我看了之后感触还挺多的,死亡这个命题太大了,有时候我会说我希望和家人「只有死别 没有生离」,我也一直都是自我认为比较冷血的人,无论是从电影,身边的人离世,我好像都没有太多想说的,我或许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有时候是一种理性,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再追寻原因,再讨论如果当初,再回忆什么;有时候又很感性,无数个夜晚,都总会想起。
死亡到底怎么样,癌症晚期的病人会害怕死亡吗?如果一个人真的想离开,觉得身体、心理都承受着极大的痛苦、应该尊重他的意愿吗?好像觉得去思考这件事情,都是一种折磨。
人在感受到孤独的时候,除了想要抒发这样的情感,似乎还特别想要找到一些「同类」,我们会因为一些同样的人生难题而感到孤独,我们很像是「同类」。曾经我也被别人认为是一种「同类」,孤独的我被「孤独的人」找到了;我也觉得开心。可是,时间会给出答案,每个人面对孤独的方式都不一样,有人试图找到同类取暖,有人是化孤独作前进的力量,有人,在孤独里继续独自郁郁寡欢……
曾经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总是会这样告诉自己「你把你自己想像成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你就会是这样的人」,所以在我本科的时候,我来到了一所我没有很喜欢的学校,我就告诉自己,要把自己想象成在某个我想要就读的学校学生,如果我在那里,我会怎么度过我的大学生活。后来,随着一些变化,我似乎丢失了这样的想象,我觉得这样的想象太过于天真和幼稚,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虚无缥缈。我被接受着所谓是认清现实,我身处什么样的位置,就是做什么样的事情,我们无法让一个失去光明的人想象可以看到这个世界的颜色。
我找不到自己了,我不知道我应该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样子,我甚至瞧不起这样的想象,「我何以丢了这样的想象」。
一场阵雨下过,滚烫的地面正扑满沸腾的热气。
虽然有在找一些中文博客的圈子加入,例如 GitHub 上的中文独立博客记录,十年之约等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好像很少有看到繁体中文的博客,意思就是我们对岸的台湾年轻朋友的博客,不知道他们会不会热衷于修改博客的样式,用自己搭建的平台;可能是他们本来就有很多相对自由表达的较完善的博客 / 社交媒体 平台,因此不需要自己搭建吧。
现在还没有开演唱会的歌手,真的是很能「沉得住气」。我也完全记不得疫情之前的演唱会市场是如何的,但我想一定没有现在这么繁荣。
:“你是不是已经习惯了这种工作了?”
:“如果每晚有个陌生人摸你的胸,你能不能习惯?”
想着这个手机已经这样了(背景参阅 #1074),索性就把开发测试版也安装了,其实我向来就是很喜欢抢先体验的。当然,我有提前备份好手机,尽管我没打算要退回出或者怎么样,只是觉得应该告知想要更新的朋友。更新好了之后,发现还是挺多 bug 的,例如我的通话记录全部都没掉了;然后联系人那个图标,在我选择了大图标之后,就变成了纯白色的一个;还有是控制中心那个加号,如果有在使用定位,我怎么点都点不中那个加号,都会进行查看是哪个服务在使用定位;还有毕竟是 iPhone 13 了,4G 的运存明显感觉到吃力,动画什么的,都没那么流畅。
总觉得这句话就像是高中读书的时候,或者是大学本科,因为我都觉得这很幼稚;就是经常会有人看到你在学习,你去图书馆,你买了一本课外的练习册,然后旁边的人就会过来说,「你怎么这么用功」,「你怎么这么刻苦」,「又去图书馆啊」,「又在刷题啊」,然后很长一段时间,仿佛学习都要是偷偷进行,因为学了很多的时候,没有结果,似乎又是成为一种「笑料」;而那些说着「风凉话」的人似乎总是要营造一种我不用学习也可以取得好成绩的感觉。当然,我很长一段时间,也是一直在打造这样的人设,也成功了。本科的时候,我室友对我的印象是每天就是看电影,看综艺,听歌,然后一到周六周末就出去玩找不到人。
说别人很刻苦和说别人很闲,似乎是一样的偏见,总是觉得,听了并不开心。

媒体永远最知道什么可以快速拉紧大多数网民的神经。断眉支持以色列,断眉其实在国外也就是个糊了的歌手,断眉其实唱功不咋滴…… 在 Spotify 上面,Charlie Puth 排名是 73,月收听人数是 41,755,212,Adam 甚至没有在前 100,Taylor 是第二名,月收听是 103,242,392……「糊了」
第一,所以那些喊着「我们要抵制支持以色列的人和产品」真的了解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冲突的起源吗?他们不用,因为他们「爱国」。
第二,因为持有不同的看法就要被抵制,当然,除非你是英伟达老大,你可以持台湾是个「国」也不用被抵制,否则,你就是「不爱国」。 「国」这个字影子真是大,多少人躲在影子下面。
大概这就是被关爱成长起来的下一代吧。
我只是希望大家可以多有一些理性的讨论,那些极端、二极管思维和被裹挟的盲目随从,带来的危害写在了历史上,你可以相信自己的世界是非黑即白,但不要试图毁灭可能存在的灰 / 彩色世界。
我还是只能习惯接收我自己喜欢,在我圈子里面的信息。我发现我订阅了很多自以为有用的 newsletter 或是 RSS 源,以及是下载了一些每天给你一些小知识的应用软件,我根本不会去打开他们,我每天愿意接收的信息,还是那些我想了解的,但不一定是有用的东西。
越来越觉得,去申请一项工作的时候,如果在准备资料,投递简历,笔试,面试的过程中,你都很开心,你都成功地做了你自己想做的,那么这个工作,一定是你可以喜欢的,可以做一辈子的工作;因为这项工作只用你做最真实的你。
而不是需要你先去背很多用不到的八股文,拿很多单纯地只是为了筛选的证明,以及面试时刻意表现的热爱等等……
一定要相信自己 儘管他們不看好 一定要相信自己
一定要說服自己 儘管沒有人相信 一定要說服自己
今天過去 今天過去 就讓我輕輕睡去 睜開了眼 明天會美麗
今天過去 今天過去 疼痛會過去 睜開了眼 明天會美麗
狂風吹了 大雨灑落 擁抱什麼 堅持什麼 穿越孤單 只能讓空白擁抱我
今天過去 今天過去 就讓我輕輕睡去 睜開了眼 明天會美麗
今天過去 今天過去 疼痛會過去 睜開了眼 明天會美麗
睜開了眼 明天會美麗
公开场合,表达什么情感,都要注意哦。
有点奇怪,我似乎是从我高中毕业之后就没有再吃过西瓜,一开始我只是觉得吃西瓜好多水,有时候没有切好,一块一块的吃,弄得手,嘴巴都是西瓜汁,所以不太喜欢;后面,慢慢的,我就一直都再没吃过西瓜,我也跟身边的人说我不吃西瓜,然后就真的对西瓜一点儿喜好都没有了。
我还记得,我小学二年级,中午吃了南京豆(大部分时候应该是叫四季豆,因为在日语中管花生叫南京豆),然后那天我可能不知道怎么地,是突然头疼,我就一直都是觉得我吃了南京豆才导致的我头疼,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南京豆过敏还是怎么的,总之我就是再也没有吃过南京豆,连着家人一起,我家里似乎也从没有再做过南京豆这碗菜。